你會不會覺得作為家長,需要一直哄孩子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、遊戲、小點心和其他一些他們認為的“珍寶”?
期待孩子會因為別的孩子產生了興趣,而放棄自己正在享受的東西,這其實是個陷阱。誰都希望孩子友善並且願意與他人分享。但是,逼迫或者讓孩子產生負罪感來分享,長期來說,對自己孩子和對方都不是好事。
年幼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為何要讓別的孩子玩自己的玩具。但當他們長大一些,就會模仿我們的行為。如果家長自己在時間和物品上展現出對他人的友善和大方,孩子們就會跟著模仿,更願意與他人分享。
錯誤的訊息會讓孩子覺得:
– 哭鬧或是糾纏能讓我得到我想要的
– 家長才能決定什麼時候或是誰能得到什麼
– 別人提出要求的時候,應該停下手邊正在玩的東西,分享給別人
不要逼迫,而是讓孩子理解並和他人建立關係,正確的訊息是:
– 分享是快樂的事
“謝謝你願意和妹妹分享,你看她玩得多開心!”
– 分享可以解決問題
“你很幫忙,願意借棒球手套給朋友!你看他們本來因為忘記了手套有多難過,你讓他們可以玩得很開心!”
– 分享可以讓友誼更牢固
“你很熱心,願意讓你朋友用你的顏料!你們一起畫的畫非常好看,真是好夥伴!”
– 分享可以“傳染”給他人
“謝謝你願意把顏色筆借給別的同學,你看其他同學也願意拿出筆來借給別人呢。”
– 分享可以讓你更加感恩
“你真好心,願意借玩具給鄰居。他們很興奮呢!你的收藏真棒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