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家長,有沒有聽說過“樓上腦”和“樓下腦”?
這是用來比喻孩子的腦袋像一個兩層樓的房子。
“樓上腦”負責邏輯理性的思考——計劃、組織和自我調節;“樓下腦”用來做些不太需要積極參與的事情——例如呼吸,但也是強烈情感的來源——憤怒、恐懼、驚慌等等。
原本應該是孩子的“樓上腦”壓抑“樓下腦”,也就是能夠做到情緒調節。
但當孩子情緒失控時,其實也就是轉入了“樓下腦”模式——巨大的原始感情控制了一切。
作為家長,第一反應往往是說“別哭了!”“去你房間!想想你都幹了什麼?”
但這些反應只會讓孩子覺得羞愧、生氣或者孤單。當孩子被“樓下腦”控制的時候,他並不會自我反省。
其實家長還有其他選擇:
- 說出並且認可孩子的感覺
“我明白你現在很憤怒,你也不想事情這樣。”
- 示範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技巧
“讓我們一起來深深地呼吸三次。”
“讓我們一起外出走一走。”
“拿些泥膠出來抓抓捏捏,釋放壓力。”
- 孩子和家長都分開休息一下,再來一起解決問題
“我們都先冷靜幾分鐘,之後再說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!”
- 等他們冷靜之後,再來說說為什麼會有情緒爆發,以後如果遇到差不多情況可以怎麼做。
“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,你想我要怎麼幫你冷靜下來?”
當孩子跟你建立連接,不但增強了你們之間的關係,他也逐漸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技巧。
可以按下面的產品連接,下載免費的A4海報,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。
Tags: 家長, 情緒